十八大专刊二
时间:2012-11-28 阅读:9200
十八大专刊二
新华社社评(一)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奋力夺取新的胜利
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启新阶段、迈上新征程。全党全国人民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是,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同心同德、砥砺奋进,把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化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的新思路、新探索、新举措,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旗帜引领方向,旗帜凝聚力量。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像一条红线,贯穿党的十八大。
旗帜关乎党的命脉、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每当重要历史时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总会突出地摆在人们面前。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重大而鲜明的宣示,表明了我们党的坚定政治立场。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近代以来中国从四分五裂、贫穷落后走向团结进步、繁荣富强的发展历程,揭示出一个历史性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过去十年,党带领全国人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各种严峻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阶段,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靠的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团结奋斗。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面向未来的必然抉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管是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都必须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方向、凝聚力量。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必须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紧密结合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党和人民历经艰辛开创的正确道路、形成的理论体系和建立的制度,牢固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奋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必须在成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道路、理论和制度,需要不懈探索、不断开拓。在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面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看到面临的诸多问题、考验和危险,包括精神懈怠、消极腐败、官僚主义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矢志不渝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是现阶段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国情、最大实际,制定改革发展的每一项措施、推进改革发展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体现基本国情、符合最大实际。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必须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协调、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才能不断拓宽政治民主、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坚持”基本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党的领导,牢牢坚持这些基本要求,就能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力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必须紧紧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总任务。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紧紧围绕这个总任务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够万众一心夺取新胜利,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美好蓝图令人振奋,崇高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道路上阔步前进,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
新华社社评(二)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新华社评论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表达了全党全国人民在新的征程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勇于攻坚克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坚定信念。
发轫于三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这场伟大变革中,我们党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历史充分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完全正确,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面向未来,中国发展进步的潮流不可阻挡,但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城乡、区域、群体间收入差距和发展水平差距依然较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较多,一些领域出现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易发多发,等等。要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不断攻坚克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保持勃勃生机。
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是前提。解放思想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没有思想大解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大改革、大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曾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当代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迫切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持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障。
坚持改革开放,人民期待是动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丰硕成果,同时对深化改革开放、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寄予厚望。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考验,我们必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领域各环节。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把握时代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勇于探索、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坚持改革开放,改善民生是目的。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讲也是为了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为了如期实现宏伟目标,十八大提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并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方面改革提出了要求。推进这些改革,既要着眼长远,也要注重当前,科学、民主地制定改革政策措施,不因长远目标而损害群众现实利益,确保人民群众始终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改革开放,党的领导是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深化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必然涉及各种社会关系、利益格局的调整,没有坚强的政治领导、思想引导,改革就不可能顺利推进。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了当代中国的改革发展,同时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日益走向成熟。新的征程上,按照十八大部署,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沉着地应对各种考验、化解各种危险,党就能够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十八大的庄严宣示表达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展现出更加广阔的美好前景。
新华社社评(三)
坚持以人为本 推动科学发展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新华社评论员)“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报告通篇体现着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指引我们在推进科学发展进程中始终不忘人民重托、永远为人民谋幸福。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以发展为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归根结底是我们党勇于推动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朝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使之成为全党必须坚持的行动指南,意义重大而深远。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与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发展第一要义、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根本方法是有机统一的。这要求我们,始终要把人民利益摆在心中最高位置,以更多更好的发展来回应和满足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
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大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同党的根本宗旨一脉相承。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为根本目的制定发展规划和工作措施、安排工作进展、评价工作结果,推动以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壮举,必须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奋斗。十八大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等,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建设的热情、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大业的滚滚洪流。
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十八大报告指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等要求,增强了全国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信心。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确保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景一定更加光明。
牢记人民的重托,就有无穷的力量。我们坚信,始终以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己任,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必将书写出更加精彩的执政为民新篇章!
宜昌市猇亭区人民法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