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执行遇上养老院,执行干警这波操作暖心了.......
作者: 猇亭法院 时间:2024-12-19 阅读:399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切实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建设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妥善解决执行过程中涉民生问题“骨头案”,猇亭法院集中开展腾退养老院专项执行行动,克服重重困难,打赢一场解决执行难题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漂亮仗”。
案情回顾 纠纷始末
武汉某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竞得猇亭区某居委会养老服务中心的租赁权,后因该公司未按时缴纳租金,经多次催收未果,原告某居委会将被告武汉某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解除《租赁合同》《补充协议》,由被告将房屋腾空返还给原告,同时要求被告支付拖欠的租金等费用。
经法院主持调解,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被告向原告支付欠付的租金和应预付的租金;若未按照协议履行,双方解除租赁合同,被告退出养护楼,付清欠付租金并支付违约金。案件生效后,由于被告未履行调解文书所确定的内容,猇亭区某居委会向猇亭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实地走访 深入了解
执行法官收到案件后查阅书面材料发现这起执行案件不像其他关系简单、好处理的租赁合同纠纷,当即决定实地走访、现场勘察。抵达现场后2名主要管理者将大门紧锁且态度蛮横无理,拒绝与执行法官、社区工作人员沟通调解。执行法官只能联合区民政局等部门通过电话耐心做其思想工作,告知拒不执行的法律后果,但对方始终态度坚定、拒不腾房。
经执行法官调查后得知,被执行人公司的工作人员不规范经营,内部管理混乱,导致服务对象走失后死亡。养老院居住19名老人,平均年龄75周岁以上,有的老人卧病在床,有的老人失去沟通能力。管理者刻意隐瞒且虚假备案老人家属的基本信息,大门紧闭,严禁外人进入,导致执行干警无法与老人家属取得联系,给腾退工作带来多重困难,而这也成为了2名管理者拒不腾退的“底气”。
“腾退养护楼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若是直接对2人采取强制措施,又担心老人无人照料。”执行法官说道,“但是,再难也要啃下这个‘硬骨头’,现在最重要的是安顿好老人,不能让老人们无处可去。”
周密部署 协调联动
经过对案件的风险评估,执行法官决定对该养护楼进行强制腾退。在区委政法委的坚强领导下,组织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民政局、区卫健局、古老背街办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召开腾退工作协调会,最终社区提前发布提示公告,尽最大可能联系家属;垫付家属提前缴纳的养护费用;区卫健局提前做好应急抢救准备;区民政局配合古老背街办共同安抚老人情绪,做好老人的后续安置工作,提供可供家属现场选择的养老院名册及收费标准,多措并举确保老人得到最妥善的安置。随后在院内召开腾退工作部署会议,由执行局牵头、综合审判庭、综合办公室、法警大队各部门派出工作人员协助,对腾退标的,人员、装备的安排以及腾退当天的突发情况处置作出详细安排,确保腾退行动万无一失。
刚柔并济 效果显著
2024年12月11日上午8:50,腾退活动正式开始。因被执行人公司的2名工作人员仍拒不执行且情绪激动,担心其行为过激伤害到老人,执行干警当即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带离养老院,到法院耐心做其思想工作。公证部门协助法院在现场对公司及个人物品信息登记,设施设备的清点和搬离,并转运至存放点。而老人家属接到通知后,到养老院第一时间结算了提前缴纳的费用,并现场联系其他养老院,最终老人们均由家属接走或转入了就近的养老机构。
最终19位老人得到妥善转移安置,2名经营者与公司法定代表人、猇亭区某居委会在法院的主持下协商并达成和解协议:被执行人同意返还社区垫付家属未到期服务费、腾退费、工作人员工资并对租赁费分期付款。
共同见证 公开透明
本次集中腾退活动,共耗时4小时,参与腾退人员近60人,围观群众达200人次,有力震慑不诚信经营者,2名经营者思想发生根本转变。在腾退开始前,我院主动邀请5名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程见证,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听取意见建议,增强腾退工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赢得代表委员和现场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有的群众帮忙联系老人家属,还有人现场发出感慨:“以为蛮横无理就可以拒不履行法定义务,这样的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权益守护 永不止步
此次法院强制腾退养老院之举,彰显法律威严,捍卫老人权益。它不仅打破了困局,有力避免集体资产的流失,也依法维护了老人合法权益。这一执行实践,也体现出人民法院在复杂局面中精准施策,既遵循法律尺度,又尽显民生温度,通过高效协调各方、严谨依法推进,让法律成为保障集体资产与百姓权益的坚固盾牌,符合执法办案中双赢共赢多赢的价值追求;也彰显了法律权威,恰似一记重锤,锤向了拒不履行法律义务之人的侥幸之心,努力让法律成为社会共同敬仰和遵守的神圣准则。